,欢迎来到优状元学校!

教育资讯

四川大学学生资助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19-02-28点击次数:739

  四川大学是一所研究型综合大学,每年有59%的学生来自西部,2018年全校困难本科生共9846人,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0%。学校把资助工作作为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的重要内容,精准资助、育人育心,将党和国家的浓情厚爱深植学生心中,激发他们奋发图强、报效祖国。


四川大学学生资助工作情况


  一、以“四部曲”强化信息互动,着力打造精准资助体系


  学校围绕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资助后四个节点谱好信息互动“四部曲”,夯实精准资助基础。


  第一,与新生录取同步启动资助信息互动。学校向新生邮寄资助政策宣传材料;专职老师走进农民夜校宣讲资助政策;新生辅导员通过QQ群、微信群、电话等方式宣讲资助政策;暑期走访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家庭走访,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政策宣传增强了贫困学生安心入学的信心,充分收集学生信息为学校提前谋划新生资助工作和制定特殊困难学生的资助方案提供了基础。


  第二,入学时集中深入宣讲资助政策。学校大力推进资助政策“三进”工作:一是进新生报到流程,迎新绿色通道点集中宣传“八位一体”资助保障体系;二是进形势政策教育课堂,利用形势政策教育课举行资助政策宣讲会39场,实现了新生全覆盖;三是进学生活动,在各类活动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嵌入新生资助政策宣传。多管齐下确保资助政策入脑入心,宣传到位。


  第三,精准确定资助对象和标准。加强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培训,规范认定程序,坚持“四级”认定机制,结合学生的日常支出、家庭收入等方面精准识别资助对象。资助名额根据学院困难学生规模确定,资助标准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


  第四,动态完善资助学生数据库。通过日常摸排、综合数据分析动态追踪困难学生情况。2018年,组织14支“微爱•阳光行”团队赴西藏、云南、新疆等8个省区,走进444个学生家庭,走访44个地方资助管理中心,追踪困难认定结果,形成良好的家校、校地互动机制。


  二、以“多维度”育人育心,持续传递政策温情


  学校坚持育人导向,打造“多维度”育人育心体系,让资助工作更有温度和深度。


  第一,在资助工作全过程中注意“敏感度”,充分尊重和保护受助学生隐私。困难认定中,依据学生提供材料,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消费情况等数据分析,进行隐性科学认定,杜绝当众诉苦、互相比困。资助结果公示时,仅在公示期内进行必要信息的公示。宣传学生励志典型时,涉及学生事项充分尊重本人意愿。


  第二,在经济资助项目设计上追求“致密度”,把握关键时节,及时温暖学生。在学生可能出现困难的节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资助项目,既提供帮助更温暖人心。在寒冬时节提供冬衣补助、暖冬助学金;在放假返乡之际提供路费补助、国航“一折机票候补优惠卡”;在过年之时提供生活补贴、红包慰问、暖心助学金、“一分钱年饭”等。


  第三,在促进综合能力提升上体现“倾斜度”,针对受助学生需求打造各类培训教育项目。实施“明远•启航”能力提升计划,为1035名受助学生提供摄影、舞蹈、声乐等30类课程的学习,135名受助学生获得雅思英语培训资助奖励,41名受助学生进行海外访学,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能力提升、视野开阔。


  第四,在心理帮扶方面体现“舒适度”,在交心互动中强化自立自强意识。由老专家、老干部组成教导员队伍,以宿舍为主要阵地,对受助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关心和引导。学生心理观察员、阳光资助宣传员主动关注学生动态并及时给予相应帮助。受助学生成立、参与50余个公益社团,在自助和助人中强化体验、调适心理、增长才干,营造和谐、温暖、包容的校园文化。


  三、受助学生健康成长,资助工作成效显著


  受助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各地中小学、走上街头开展政策宣讲、扶贫支教、爱心劝募等公益实践活动,展现了他们强烈的感恩之心、报国之情。2018年寒假3300名学生走进全国各地中学、乡村,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资助政策,展现资助成效。其中,68名学生还在新疆22个县的中小学、农村进行国语普及和时代主题“发声亮剑”。2018年暑假14支受助学生志愿者队伍前往14所中小学开展“跑完全程”结对活动及支教扶贫活动。1547名志愿者通过街头劝募和爱心义卖募集爱心助学善款。


  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支持下,我校的受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18年学校困难学生就业率97.52%,高于全校95.99%的就业率,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和残疾毕业生就业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