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23点击次数:201
初中升入高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称之为“陡坡效应”。所谓的“陡坡效应”是指因为知识跨度、难度增加等各种因素,导致初高中之间的知识衔接出现一定的陡坡甚至断层,而这种陡坡又让新升入高中的学生面临生理上、心理上的不良反应效应,导致部分学生成绩一落千丈,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相比初中的学习,高中学习的压力从高一开学就明显体现出来了,只有到了高中,才知道原来初中和高中的差距有这么大。
第一,学习难度的增加
高一开学,学生就要学习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九门考试科目以及音体美等一些考查科目,学习科目多,学生作业多,节奏变快,完成不了作业成了很多学生的常态,更不要说进行深度学习了;不仅如此,高中学习和考试的内容,和初中比起来,并不是台阶与台阶之间的高度差,而是成倍地难度陡增,以数学为例,初中学习的内容虽然逐渐变得抽象,但是和高中还是没法比的,比如初中的函数还有图像,几何还可以有辅助线,但是到了高中就都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比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等,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物理、化学这些学科。即便是一些文科的科目,要求也增加了很多,比如政治历史,初中能把知识点背熟就可以考高分,高中即便是开卷考试,翻着课本也一个答案找不到,因为初中主要考查“是什么”,而高中主要考查“为什么”、“怎么样”。
第二,竞争压力的增强
初中班级第一名,高中班级倒数,初中成绩遥遥领先考入高中可能会变得成绩平平,这种心理的落差会给很多学生带来困扰。初中是义务教育,班里总有一大部分是不学习的,考不上高中的,他们长期占据着班里后面的名次,但是到了高中,都是经过中考选拔之后的学生,成绩整体都是不错的,学生成绩越好,意味着上的学校越好,进入的班级越好,周围的同学就越厉害,竞争的压力就会越大,有些学生的天赋变得非常重要,甚至成为难以逾越地鸿沟。
初中的时候,学习态度非常重要,只要能把老师要求的内容不打折扣地完成,成绩一般不会差;到了高中,努力学习是成绩优秀的前提,良好的学习能力才是成绩优秀的关键。
第三,学习方式的改变
初中学习,七分靠老师讲,三分靠自己拼,高中学习,七分靠自己拼,三分靠老师讲,到了高中,是真正比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
这是因为初中考查的内容比较基础,以“是什么”为主,考查的内容也比较少,所以老师的讲课以灌输为主,通过大量刷题和反复记忆,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也习惯了这种“听、背、默”的学习方式。
高中内容,以“为什么”、“怎么样”为主,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问题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仅仅依靠老师的讲和课堂是无法解决全部的问题的。
那么,新高一的学生,应该如何应对这种“陡坡效应”呢?这里给大家提供几点建议:
首先,要正确给自己定位,接受真实的自己
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经过中考之后,进入一个新环境,学生的“参照物”就会发生变化,这个时候就要根据班级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定位,找到合适的定位,确定合理的目标,而不是留恋之前被老师宠着,同学崇拜的“学霸”形象,接受真实的自己,是改变的前提,可以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像更加优秀的老师、同学学习。
其次,要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
由于初高中学习内容和考查方式的巨大差距,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有很大提升,高中生更加重视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才能更加适应高中的学习。
比如学习环节应该包括预习、上课、复习、作业等,初中阶段可能不会太重视预习和复习,但是到了高中阶段,有些科目如果不预习就可能上课“听天书”,如果不复习,就可能做题速度非常慢,错误率非常高,效率底下。初中时,写完作业意味着学习的结束,高中阶段,写完作业,可能意味着另外一场学习的开始,对作业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可以让学习更加深入,效果更好。
最后,要分清主次,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由于高一阶段学习科目多,而很多科目的要求只是“合格考”,一般高二就要分科分班,对于多数学生无法同时学好9门学科,所以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选科要求,进行一定的侧重,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主课,抓自己以后要参加高考的学科,当然这也可能会要忍受总成绩下降带来的压力。
初高中衔接中的“陡坡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也不用夸大它的影响,对于多数学生,只要积极去适应,完全可以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